多少年来,出书被视为神圣,都知写书可谓辛苦,不分日夜地积累材料;不分白昼地冥思苦想;一个字一个字地挑灯夜战——书写、修改、誊清,熬尽心血。写书人因此被人尊敬,写文学作品者,称为“作家”;写理论作品者,称为“专家”,凡有著述,评薪、晋级、考职称,功加一等。
但是,这些年出书者的名声一降再降,先是众“名优”粉墨登场,偷偷摸摸请人捉刀,拿自己的花边新闻为出版社种一棵“摇钱树”,捉刀者赚外块,出版者赚大头,“著书”者名利双收,大家皆大欢喜。但是这纸张,这书号,这选题计划的份额,显然是挤走了不少好作品。于是有作家哀叹:我们的出版社难道改名为明星出版社?
出版物能使文章变成铅字,标上书号,摆上货架,是说明它符合了国家的出版标准,能够对人民对社会有所裨益。现在有的图书却变成了私人的奢侈品,只要有钱,就可以出本书摆在家里或四处送人去“显派”。前几日有小学毕业学历的老者自出诗集一本,要求报上鼓之呼之,翻开一看,顺口溜而已。又一日出门乘车,有靓女拿出个人文选一大包,逐一给乘客签名留念。定睛一看,包装粗劣,错字多多,水平不敢恭维,显然又是自费出书。转过天来,有南通小女在北京某剧组混事由,自称夜大毕业,敲门砖便是有“著作”一本,随身携带,送给制片大人过目……更有奇者,某外企白领,收入颇丰,买一香港书号,送到案头标价80元港币的作品一本,打开一看,原是年前被本刊退稿的一位作者……
凡此种种,不一而足。出书成了什么?成了印刷彩色玉照,出钱越多,尺寸越大,可以招摇过市,但读之形同废纸。呜呼!想起恩师一生研究李白,年已七旬却无人肯出她的终生学术成果,除非以她的某段内幕经历做交换。还有不知多少学人智者,有成果,有建树,却因袋中无钱出书至死都成泡影。
曾经,非法书商买书号出孬书贻害读者,现在,有钱人拿劣质出版物为个人贴金扰乱图书市场,这难道不是出版界的又一种堕落?